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登录 | 注册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知识库
  • 对IETP国际规范S1000D的研究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4-12-19   信息来源:来自网络  浏览次数:
     

    1.S1000D的发展历程

    1984年,七个前欧洲航空航天工业协会国家和一些国防部(MOD-Ministry of Defence)用户开始共享技术出版物的国际标准,以便使这些国家的标准与美国航空运输协会(ATA-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ATA100标准相兼容。2001年,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AIA-Aerospace Industries Association of America)、欧洲宇航与防务工业协会(ASD-Aerospace and Defense Industries Association of Europe)、美国运输协会(US Tri-Service)、欧洲国防部门共同合作开发了Spec1000D1.82.0版本,并且继续开发以后的版本。2003年,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和欧洲宇航与防务工业协会共同签署谅解备忘录,将AECMA Spec 1000D变为AS1000DTM,并且S1000D2.0版本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空中、海洋与陆地。2005年,美国航空运输协会开始研究S1000D2006年美国航空运输协会决定采纳S1000D规范,2007年民用航空开始采纳S1000D3.0版规范,并且美国航空运输协会、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欧洲宇航与防务工业协会共同签署了谅解备忘录,目的就是在航空和国防工业领域建立公共的、可交互的、国际性的技术出版物模块,使各国所拥有的资源得到最佳的利用。这三个组织都同意把S1000D看作国际交互式电子技术出版物(IETPs-Interactive Electronic Technical Publications)规范来共同开发维护,这与发展技术出版物规范的初衷是一致的。

    20世纪80年代发布第一个版本以来,S1000D规范先后发布了1.61.7等多个版本,其最新的版本为20077月发布的3.0版,适用的范围也从最初的军用飞机产品扩展到现在的海、陆、空等各种军用和民用装备,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展,S1000D规范还将不断完善并推出新的版本。在200710月召开的欧洲技术数据大会上,与会组织宣布200881日将发布S1000D4.0版,S1000D的发展不仅仅是需求牵引,同时还紧紧跟踪了IT技术的发展,如逐步采用了XMLSchemaADL等新技术。

    2.S1000D的显著特点

    1)数据模块

    按照S1000D生成的SGMLXML中间格式文件以一种模块化的形式产生,这种模块化的文件称之为“数据模块”(DM-Data Module),它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类型和状态部分,包含技术文档资料所有的管理信息,即文档资料的类型信息(如编号、题目、发行号、发行日期、语言等)和状态信息(如保密等级、适用性、技术标准、质量保证状态、更新原因等)。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文档类型管理、适用性管理、质量控制程序管理、检索和查询管理等。在向用户提供技术信息时,这部分内容并不显示。

    第二部分为文档内容主体,主要包含文字说明和图例等。S1000D根据文档中所描述的信息内容将技术文档主要分为若干个大类,分别定义了DTDSchema,具体分类如下:描述信息(Descriptive)、程序性的(Procedural)、机组操作者信息(Crew/operator)、故障信息(Fault information)、维修计划(Maintenance planning)、说明数据模块(Illustrated parts data)、过程数据(Process)、馈线数据(Wiring data)等。

    数据模块作为S1000D规范核心概念,逻辑上,一个数据模块是一个自我包含、包含装备一部分完整信息的数据单元,不可分割,具有原子性;物理上,它是一个ASCII码文件,它以SGMLXML格式组织数据,并有相应的文档类型定义(DTD)来约束和验证数据文件中的标记。各个数据模块之间使用数据模块编号(DMC-Data Module Code)相互区分,可以利用此编号管理整个产品的数据模块。数据模块的结构如图1所示。

    2)公共源数据库

    S1000D规范中,产品的所有技术信息是存放在一个数据库中进行管理的,这个数据库被称为“公共源数据库(CSDB-Common Source Data Base)”。CSDB是一个信息存储地和管理工具,为生成技术手册而需要的所有信息对象都保存在其中,它也被用于媒体输出,用于生成纸质的或电子格式的出版物。

    存储在CSDB中的信息对象有如下几种,它们都是可以被标识和可交换的信息单元:数据模块、插图、数据模块需求列表、注释、出版模块、数据分发说明等。所有信息对象都有其相应格式的编号,可通过信息对象编号、信息种类及其他元数据信息以目录或搜索的方式将信息对象从CSDB中检出。

    采用模块化的方法来组织技术信息,可以最大程度地进行信息重用,如警告信息、打开过程、关闭过程等,可以被保存成一个独立的数据模块,在不同的情况下重复使用。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存储空间,还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节省维护费用,提高数据管理能力。当装备保障需求改变时,仅修改一个数据模块,即可影响到生成的技术文档,这正符合CALS中“一次创建,多次使用”思想。

    这样,由不同的设计方和承制方生成的产品技术信息都存放在这个数据库中,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技术手册的内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在经过专门委员会批准后,可以对数据库中存放的产品技术信息进行添加、删减或修改,这样既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又保证了数据来源的惟一性。数据模块是S1000D中核心的信息对象,规范推荐用中性格式(SGMLXML)描述数据模块。IETM中以数据模块来组织信息,以CSDB来管理信息对象。所以,公共源数据库实现架构的确定要以数据模块的存储、管理的便利性决定。

    3.S1000D的组织

    S1000D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主流规范,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维护组织。S1000D的正常运转需要专门的组织对其进行维护与发展,现在的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200710月在奥斯陆(Oslo-挪威的首都)召开的欧洲技术数据大会上,与会专家建议维护S1000D的组织结构应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欧洲的宇航与防务工业协会、美国航空运输协会、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将要组成联合工作组,拟在S1000D规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适用于空间、海洋、陆地的交通工具、装备或设施等所有方面技术资料数字化的规范,这将改变欧美目前军用、民用装备或设施技术资料数字化规范不一致的现状。

     

    4.2.3版至3.0版的变化

    S1000D2.3版到3.0版的发展可以看出,其重点逐步向着民用方向过渡,3.0版的另外一个突出变化就是从各个方面都要求可应用性,S1000D2.3版至3.0版显著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数据模块的多重应用。包含所有者用户版本与数据模块的唯一验证。

    ②实用性范围逐渐增大。表现为在<idstatus><inlineapplic>里面增加了可应用的注释,在<content><refapplic>里面增加了可应用的引用,可以进行过程应用注释操作。

    ③多媒体的应用。

    ④语义信息的识别。比如回路刹车、面板等对象的技术信息,扭矩的价格、质量等数据信息。

    ⑤技术信息储存于数据模块之中。

    ⑥数据模块容器的出现。

    5.  S1000D4.0版的主要变化

    200710月召开的欧洲技术数据大会上,与会组织宣布200881日将发布S1000D4.0版,并且宣布4.0版主要有以下特点:Schema整理、公共的stepxparax元素、一般的可说明部分数据、增强修正信息、只有XML图解、提高可读性、与训练更加贴近、增强对业务规则的支持等。4.0版最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一体化,二是技术数据从产品设计、生产、应用最后到设计的重新应用。业务规则中所提到的“规则”就是“编写样式指南”中告诉数据模块编写人员什么数据元素和属性可以使用,当技术人员讨论S1000D的业务规则时,他们谈论的到底是什么,其实业务规则远远超出上述的范围。业务规则的定义:一个型号(产品)决定采用S1000D作为其数字化技术出版规范时,用户与承制方共同做出的决定。业务规则涵盖了整个技术出版的全过程。业务规则的类型如图4所示。

    6.S1000D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S1000D从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很多国家与组织的高度关注,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与组织加入到了其创作行列中去。S1000D国际规范起源于欧洲,该维护组织每年都会邀请一些国家派出军方以及工业代表参加到这个组织中,共同发展该规范,并在其网站(http://www.s1000d.org/)上公布S1000D的最新动态及一些相关信息(图5),这些信息对我们了解S1000D比较有帮助,但我国军方及工业机构并没有参与S1000D机构,这对我们深刻了解S1000D的内涵与实质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我们应当积极主动与S1000D组织联系,争取早日加入其中,以便共享S1000D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效益,只有这样才能缩短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在装备保障方面日渐扩大的差距。

    关于希盟信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9-2016 西安希盟信仿真科技有限公司  陕ICP备12011946号